-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6
- 最后登录
- 2024-6-22
- QQ
 - UID
- 139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1563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24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9-26
  
- 科研币
- 91
- 速递币
- 6720
- 娱乐币
- 2032
- 文献值
- 2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7
|
9月18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环形RNA研究的最新进展。该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课题组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课题组完成,他们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并利用它发现了体内大量存在的环形RNA分子。
《细胞》杂志的评审专家表示,该研究对哺乳动物细胞系中环形RNA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全新解读。
据了解,科研人员利用特殊核酸酶对环形RNA的富集,采用全新的计算分析流程,在人源胚胎干细胞H9中发现了近万条环形RNA,并首次证明了内含子RNA互补序列介导的外显子环化(环形RNA形成)。该研究还发现,不同区域间互补序列的竞争性配对,可以选择性地产生线形RNA或是环形RNA。同时,在人类基因组内含子区域中蕴涵着大量的互补序列,这些互补序列的选择配对及其动态调控使得同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个环形RNA,这种现象被称为可变环化。这一系列发现为深入研究外显子环化、可变环化以及剪接的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没想到只有两年多,就发现了2万多个环形RNA分子。”陈玲玲介绍说,这类分子对生命体意义重大,目前的发现只能算是冰山一角,“与它们相关的基因中,至少有10%与疾病相关”。
杨力则表示:“目前,科学家对环形RNA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未来它必定会为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相关专家表示,该研究首次阐明了互补序列对外显子来源环形RNA产生的调节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互补序列竞争性配对介导的可变环化调控,以全新的理论视角揭示了基因表达在转录/转录后水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原文检索:
Xiao-Ou Zhang, Hai-Bin Wang, Yang Zhang, Xuhua Lu, Ling-Ling Chen, Li Yang. Complementary Sequence-Mediated Exon Circularization. Cell, September 18, 2014; DOI: 10.1016/j.cell.2014.09.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