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4
- 最后登录
- 2018-3-19
- QQ
- UID
- 7296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2304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257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1-29
- 科研币
- 38
- 速递币
- 799
- 娱乐币
- 21318
- 文献值
- 251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3
|
地锤菌科(Cudoniaceae)真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包括地锤菌属(Cudonia)和地勺菌属(Spathularia)两个属,隶属子囊菌门。该类真菌子实体呈扇状、勺状、盖状、鼓棒状,可供分类使用的形态特征有限,因而准确界定物种困难,不同真菌学家对该科真菌的概念、数目争议较大。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杨祝良研究组,通过近十年来野外考察积累及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收集了来自北美、欧洲及中国多个省(自治区)的111号地锤菌科标本,研究组成员葛再伟博士通过对地锤菌科真菌进行核糖体R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等四个核基因片段的测序,重建了地锤菌科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对该科的物种多样性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1)地锤菌科至少有32个系统发育种(地锤菌属21种,地勺菌属11种),其中至少有20个新物种有待描述;东亚至少有24种,物种数尤为丰富,是该类群的一个重要的多样性中心。2)地锤菌科是单一起源的自然类群,其下的地锤菌属为单系;而地勺菌属则聚为两支,其中一支与地锤菌属形成姐妹群。值得注意的是,地锤菌科嵌于斑痣盘菌科(Rhytismataceae)中,宜列为斑痣盘菌科的异名。3)地锤菌科在早第三纪的古新世(64.45-65.59Mya)起源于东亚,渐新世(28Mya)全球大规模的气候变凉和西藏高原的抬升等地质和气候历史事件可能是激发该类群在东亚发生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31270074、U130226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No.KSCX2-EW-J-24)等项目支持,并在线发表在PLoSONE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