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37
- 最后登录
- 2022-9-16
- QQ
- UID
- 4833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1884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83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7-17
- 科研币
- 70
- 速递币
- 649
- 娱乐币
- 2597
- 文献值
- 0
- 资源值
- 180
- 贡献值
- 0
|
Cell Res:NIBS、中国农大发表iPS细胞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出多能性下降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中印记基因的甲基化遭到了破坏。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31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中国农业大学的田见晖(Jianhui Tian)教授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绍荣(Shaorong Gao)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田见晖教授主要从事卵母细胞成熟与胚胎发育调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重编程等方向的研究,重点关注表观修饰参与上述过程的调控机制。高绍荣博士主要从事的是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过程中再编程的分子机理研究。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iPS 细胞。这种通过将完全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不经胚胎阶段而直接逆转至多能干细胞状态的iPS 细胞一度被视为最有希望运用到再生医学及新药开发的重要资源,为人类各种遗传性及功能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然而近年来陆续有一些研究团体报道称,在iPS细胞中观察到转录组、染色质结构、甲基化组,甚至是分化潜能方面的差异,引起了人们对iPS细胞进一步临床应用的严重担忧。因此,筛选出高质量的iPS细胞,鉴别出与多能性相关的一些关键因子是进一步应用iPS细胞的前提条件。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构建出了一些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和原病毒整合位点的iPS细胞系,利用四倍体补偿实验(tetraploid complementation assay)确定了每个iPS细胞系多能状态特征。随后,他们采用深度测序鉴别了“4N-ON” iPS细胞系与对应的“4N-OFF” iPS细胞系之间在基因表达和总体表观遗传修饰方面的全基因组差异。总共有105个测序样本储存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将成为可供研究团体利用的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提供了迄今为止有关iPS细胞多能性最详细的信息。研究人员证实,iPS细胞在mRNA、小RNA、核心组蛋白修饰(H3K27me3、H3K4me3和 H3K4me2)和DNA甲基化水平上总体相似。然而,每个iPS细胞系都具有一些细胞系特异性的差异,这有可能与特定细胞身份有关系。
最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不同的转录因子组合衍生的、多能性减少的iPS细胞系中印记基因Zrsr1的甲基化一致遭到破坏。并且,通过改善培养条件或是亚克隆iPS细胞的方法,不能恢复破坏的甲基化。并且在起源于另外一些重编程系统的独立iPS细胞系中,研究人员进一步确证了Zrsr1低甲基化和iPS细胞多能状态相关。
新研究发现对于更深入地阐明重编程机制以及提高iPS细胞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