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4
- 最后登录
- 2018-3-19
- QQ
- UID
- 7296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2304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257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1-29
- 科研币
- 38
- 速递币
- 799
- 娱乐币
- 21318
- 文献值
- 251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3
|
记者日前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唐幸福课题组,在催化控制技术中获得新突破,成功地解析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本质,构建了金属单原子活性位的电子态结构和催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从原子电子态深层次地解决了一些关键的环境催化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内封面文章,已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Chemie)。
近年来,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大气中PM2.5和O3浓度居高不下,由此引发的空气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
为了减少灰霾天气的发生,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必须从源头上控制作为PM2.5等大气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在众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中,高效环保无副作用的催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而催化剂作为催化控制技术的核心,更是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
唐幸福带领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实验室合作,采用多种先进测试手段,最终构建出金属单原子活性位的电子态结构和催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揭示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本质,也从原子电子态层面解决了一些关键的环境催化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基于单原子银催化剂所揭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本质,不仅仅对环境催化领域有着较大的科学理论价值,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源头治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以原子经济型环保催化剂为代表的催化控制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来源:中国科学报黄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