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4
- 最后登录
- 2018-3-19
- QQ
- UID
- 7296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2304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257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1-29
- 科研币
- 38
- 速递币
- 799
- 娱乐币
- 21318
- 文献值
- 251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3
|
-->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福院士和施一副研究员在NatureReviews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综述性文章,探讨了流感病毒的“宿主跳跃”机制。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比如2013年春天,我国东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禽流感——H7N9。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它能从禽类传染人类并引起严重的人体疾病。H7N9感染人类的能力是其引发疫情的基础,进一步理解这一过程将有助于人们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是野生鸟类,通过家禽和家畜的媒介作用,流感病毒能够从野生鸟类传播到人类社会。而这个跨种间传播过程是由流感病毒的宿主嗜性决定的,如果流感病毒的宿主嗜性发生改变,它们就能够在物种之间传播。影响宿主嗜性的因素很多,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与宿主受体的结合特异性就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偏好性结合禽源受体,而人流感病毒偏好性结合人源受体。这种特异性主要依赖于血凝素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因此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突变能赋予病毒感染其他宿主的能力。近来,有许多晶体学研究揭示了HA与宿主受体互作的分子基础。这篇综述性文章系统地讨论和总结了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的结构基础和传播规律,在晶体结构的基础上解读了甲型流感病毒从禽类“跳跃”到人类的分子机制。
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rmicro/journal/v12/n12/abs/nrmicro336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