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购买速递币 快速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科研速递论坛

404

主题

2

好友

14

积分

炉火纯青

Rank: 4

科研币
66
速递币
4
娱乐币
635
文献值
40
资源值
0
贡献值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5:26: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7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全职回国前,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世界科学领域重要奖项。

“即使在中国做着和美国同样的事,在祖国也会开心得多。”“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既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2008年,施一公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至高荣誉。但施一公却谢绝了这份邀请,选择了“千人计划”通道,全职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工作。

“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施一公如是说。

在年富力强时回国

2008年,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作为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引起震动,《纽约时报》在头版进行专门报道,探求其中原因。

“其实,我的动机再简单不过: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这是每个中国人深入骨髓里的使命感与归属感。”施一公表示,“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为祖国健康工作至少30年。”

回到清华的这几年,施一公的工作状态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每天睡眠不会超过6小时。“如果不这样,对不起回国后注视我的眼睛。”他说。

超常付出,换来喜人成果。几年来,他在细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机器组装及调控等三个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其研究成果于2010、2011年连续两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2年被美国《科学》“年度十大进展”重点引用并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打造顶尖学术队伍

2009年,施一公开始主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后,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

“核心就是打破铁饭碗,实行‘非升即走’的用人机制。如果在6年之内达不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水平,就必须离开。”施一公介绍,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引进面向国内外开放,全部实行海外评审专家组评议;薪酬体系采取国际通行的年薪制,不让人才为柴米油盐发愁;每个实验室配备的启动基金,免去了人才的项目、经费申请之苦……

截至目前,已有70多名国际顶尖青年人才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职工作,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举行的国际评估中,由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总体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生命学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名列全国第一。

培养未来科学领袖

在科研及人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固然让人骄傲,但让施一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人才培养。他曾不止一次说:“我回来最想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

归国以来,施一公一直亲自为学生讲授《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生命科学前沿》等课程。他倾力于学生的学术成长,经常在实验室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他在清华大学实验室的重要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基本是年轻的博士生,他带的多位研究生获得了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到今年底,他的实验室将培养出18名博士。他说:“我毫不怀疑他们大多数会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我希望通过推动清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和教育体系的变革,在中国生发出能够培养大师的肥沃土壤。”施一公说,“我常想,当我在清华退休时,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能够影响世界进步的科学领袖,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原标题:施一公:用一流成果来爱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发布主题 !fastreply!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Translate Forum into English|QQ群:821993|Archiver|手机版|申请友链| 科研速递论坛

GMT+8, 2024-11-30 23:04 , Processed in 0.055097 second(s), 26 queries .

© 2012-2099 www.expaper.cn

!fastreply! 回顶部 !return_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