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购买速递币 快速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科研速递论坛

477

主题

36

好友

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科研币
91
速递币
6720
娱乐币
2032
文献值
2
资源值
0
贡献值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09:12: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气候对人类冲突影响的第一个综合分析

最近几年,关于气候变化与人类冲突之间潜在关联的研究的数量猛增;现在,在一个也许是迄今为止对这些研究结果最为全面的综合分析之中,科学家们揭示了一个主题:未来,人为的气候变化不仅仅会使海平面上升及空气变得更脏,它还可能大大增加人类发生冲突的几率。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辩论:一个改变中的气候是否会影响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Solomon M. Hsiang及其同事就不断上升的温度和更为极端的降雨是否会分别影响个人之间及群体间的冲突的发生率进行了调查。

为了进行分析,他们挑选了61个已经存在的将气候与暴力进行了关联的研究。Hsiang及其同事将他们所用的研究限于那些能够作出有关气候与冲突具有严格因果关系断言的研究。

按照他们的综合分析,这些作者得出结论,气候变化对暴力行为的影响是可观的。随着气温更暖或极端降雨增多,个人之间的暴力及人群间冲突的频率会上升,因此,对到2050年时的展望,人类冲突频率更高可能代表了人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个重大的影响。文章的作者承认,他们所作的假设是基于过去的人群是如何对气候变化作出反应的,而且人们不可能知道未来的人群是否会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

为什么雄性哺乳动物会选择单个配偶

在一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全面且最确定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解释了驱使雄性哺乳动物采取社会单配偶性作为繁殖策略的过程。由于雄性哺乳动物在一个繁殖季节中比它们的雌性对等动物具有高得多的产生后代的可能性,因此看起来在每个周期中雄性与一个雌性动物进行交配是具有限制性的。

然而,有一定百分比的雄性哺乳动物就是这样做的——而研究人员对其原因进行了数十年的辩论,希望能够找到社会单配偶性所能提供的选择性优势。

更为近来的2个著名的假设解释了哺乳动物中社会单配偶性的演化,其中一个聚焦于父体的照顾,提示自然选择倾向于社会单配偶性配对的形成,因为来自父母双方的照顾会增加后代的健康程度。第二个假说提出,雄性会与雌性结成一对以保卫雌性配偶——这是当雌性动物分散时雄性必须要做的事情。

如今,为了更好地理解哪个假说更为准确,D.Lukas和T.H.Clutton-Brock使用了超过2500个哺乳动物物种的数据对这两种假说进行了测试,并为第二种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们的研究得益于一种比较新的方法,它能让科学家们在不同物种中用遗传学数据来推断相互关系及共同的祖先。

研究人员以编撰目前的哺乳动物物种的生命历史数据作为开始,将每一个物种分类为孤栖的、社会单配偶性的或群居性的动物。他们接着“迫使”群居性的雌性始祖及孤栖的雌性始祖分别过渡至社会单配偶性,他们使用了统计学模型来确定哪种过渡会进行得更好。

研究人员发现了解释我们在当今哺乳动物中所见到的社会单配偶性分布所需的61种过渡。这些发现透露了社会单配偶演化的背景——它们不是从以群居方式的雌性始祖状况中演化而来,而是从雌性占据独立活动范围的系统中演化而来。这些结果支持社会单配偶性的第二个假说——即作为一种配偶守护策略。

现代性别起源于大约相同的时间

哪个先出现:男人还是女人?在此之前,研究表明,智人的最近的共同女性祖先(即线粒体“夏娃”)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最近的共同男性祖先(或Y染色体“亚当”)要早得多。

但是,在本期《科学》杂志上的两则新的报告对人类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进行了检测,并得出结论称它们合并的时间是相似的。这些结果还就人群是如何在世界各地分散开来及进化的提供了见解。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而来自该染色体的DNA可通过男性世系很容易地被追踪到。

然而,线粒体DNA只能从某人的母亲那里继承,它能被用来重新追踪女性的世系。因此,G.David Poznik及其同事对来自世界各地的9个不同人群的69个男性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记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Y染色体有影响的数千个突变。他们的发现显示,具有某个Y染色体的最近的共同祖先是在12万至15.6万年前在地球上出现的。

由Paolo Francalacci及其同事所作的另外一则报告描绘了对来自地中海中孤立的撒丁岛上的1204名男子所作的基因分析。这些研究人员同样发现了在其整个人群中数千个 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它们中有6751个突变之前从来没有被记录过——他们提出,人类父系世系是在18万年至20万年前合并在一起的。综合来看,这些发现提示,Y染色体“亚当”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没有像先前研究所暗示的比线粒体“夏娃”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

(本栏目文章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独家提供)

《中国科学报》 (2013-08-13 第2版 国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发布主题 !fastreply!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Translate Forum into English|QQ群:821993|Archiver|手机版|申请友链| 科研速递论坛

GMT+8, 2024-11-30 06:55 , Processed in 0.072439 second(s), 26 queries .

© 2012-2099 www.expaper.cn

!fastreply! 回顶部 !return_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