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6
- 最后登录
- 2024-6-22
- QQ
- UID
- 139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1563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24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9-26
- 科研币
- 91
- 速递币
- 6720
- 娱乐币
- 2032
- 文献值
- 2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7
|
量身打造巨细胞病毒
可帮助T细胞察觉更多SIV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一种经过设计的巨细胞病毒(CMV)根本性地改变了T细胞保护恒河猴免于SIV感染的活性;猴子中的SIV相当于人类的HIV。Scott Hansen及其同事曾在近期报告了经过设计可表达某些SIV蛋白的CMV株,从而让得到疫苗接种的猴子能够控制SIV感染,现在他们又报告说,这种特别的疫苗载体会驱使出一种来自CD8+ T细胞的非常独特的免疫反应。他们说,当与设计的被称作68-1 RhCMV的CMV株相遇时,CD8+ T细胞会发动一种比其通常的对SIV的免疫反应强得多的反应。
在68-1 RhCMV存在的情况下,CD8+ T细胞能够将SIV的抗原表位——或者说是抗原性蛋白的小片段——作为其标靶,而这些抗原性表位通常会避开由其他经过设计的病毒载体或仅由SIV感染所激发的免疫反应。据研究人员披露,CD8+ T细胞通常只对由属于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或MHC-I——的细胞所呈现的抗原起反应,但68-1 RhCMV产生了对MHC-I 和 MHC-II 分子都起反应的CD8+ T细胞反应。
他们的结果表明,CMV载体可通过以遗传编程从而让它们能够识别更广泛的SIV抗原表位范围这样一种方法来影响CD8+ T细胞。这些发现可能最终会导致针对HIV治疗的更为有效的手段,而由Nilu Goonetilleke及Andrew McMichael撰写的一篇文章更为详细地解释了这些结果。
一恒星系统
比科学家所认为的更近
新的研究显示,一个恒星系统比我们所认为的要离我们更近,这意味着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吸积理论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是准确的。在被称为矮新星的恒星系统中,一颗白矮星会从一颗伴星的星盘吸积质量。如果——按照该理论预测——质量转移速度低于某临界值的话,这一过程可产生望远镜可见的光爆发,而这意味着吸积盘会变得不稳定。(当质量转移速度超过某临界值,吸积盘的稳定性会持续存在且没有光爆发产生。)
此前,用望远镜研究太空中吸积的科学家们发现吸积的机制如同预测的那样会发生。但是在1999年,哈勃望远镜对历史上研究得最彻底的一个吸积盘系统的测量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它提示了到矮新星天鹅SS型星(SS Cygni)的距离是159秒差距——或称天文长度(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距离)。但是矮新星天鹅SS型星产生的明亮的光爆发只能在吸积速度低于某临界值时发生——而这在如此遥远的距离是不可能的。
如今,由J.C.A. Miller-Jones及其同事撰写的一则报告用无线电观测更强有力地测量了至双子座U型星的距离。它揭示了到天鹅SS型星的距离比1999年的测量所表明的距离要更近,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观察星星的科学家们经常能观察到来自天鹅SS型星的光爆发。这一发现符合研究人员对吸积理论所作的假设。一则由M.R. Schreiber撰写的文章对这些发现的意义提供了更多的见解。
找到瘙痒的根源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关键分子,所有的瘙痒受体细胞都需要这种分子以实现发出瘙痒信号所必需的脑神经回路的沟通。该分子是一种叫做Nppb的小分子神经肽——将其去除就不会有瘙痒。但将其在恰当的地方进行注射时,瘙痒又会恢复。这些发现显示,Nppb是感觉瘙痒的皮肤受体细胞与将瘙痒感知输送至脑部的神经细胞之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Santosh Mishra及其同事用遗传学工具制造了缺乏Nppb分子的小鼠。这些缺乏Nppb的小鼠对任何在对照组小鼠中引起搔抓(这是瘙痒的一个关键性的标志)的化学物质或动作都没有反应。该研究小组接着将Nppb注射到这些小鼠体内,而引发了随后的小鼠的阵阵搔抓。
在进行更仔细的观察时,文章的作者发现,当瘙痒感觉通过受体细胞出现于皮肤时,Nppb分子会释放出来,从而发射出一个可让瘙痒感觉到达脑部的信号。
由于Nppb已被发现,研究人员可能会找到瘙痒反应环路中的其他神经肽,而这可能带来更多的对像湿疹或牛皮癣等慢性瘙痒性疾病的特定治疗。(由于Nppb对身体的其他过程也很重要,因此该分子本身可能不是一个良好的药物标靶。)
(本栏目文章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独家提供)
《中国科学报》 (2013-06-04 第2版 国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