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波士顿正经历着美国五十年来最大的暴风雪,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雪,积雪1米8深,道路两旁的许多自行车被埋没在深雪中。
来接我的房东教授是一位华人,人非常nice,在机场出口二道的pickup,我还未发现她的车子,她已一口叫出我的名字。波士顿地区有非常多的中国同胞,与我同机的一位姐姐也是华人,她和先生在波士顿工作,两个孩子在读中学。一家四口赶回中国与父母团聚后又再赶回来。机场托运时我的行李袋拉链坏了,正在犹豫要不要打包之际,她路见困难拔刀相助,将自己备用的行李包借给我,我要了她的联系方式,约定到波后还她。
在房东教授的车上,我一路浏览波士顿的风光。沿路两旁多是两三层的独栋小木楼,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像极了动画片《白雪公主》中可爱的小木屋。我居住在Belmont,属于波士顿的富人区。房屋极为美观,三层的小木楼分别被刷上了绿色、白色、蓝色等各种淡雅清爽的颜色。房东边开车边向我介绍波士顿地区的情况,并特别强调说:市长先生就住在我们不远,所以安保相当的好。
到波士顿后一大早,我赶去国际学生办公室报到。在网上已经查了地图,知道HIO离harvard square不远,可是进了哈佛校园却找不到。经询问,得知HIO既高大又现代,于是我一路行来仰望天空,希望能看到摩天大楼样的HIO。终于看到一栋白色的楼,离Harvard square不远,可是和北京的建筑相比却真的说不上高大、现代,后来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样用词是相对概念,与哈佛大学古老的红砖建筑相比,这里的确是摩登、高大和现代的了。
HIO入口处的工作人员非常的好,我将护照和2019表给他,他很快给了我通行证。进到一楼刚好碰到一群台湾来的访客,我们亲切交谈。上到八楼,开始办理入学手续,工作人员纯正的英语让我对接下来要做的每件事情都清楚明白。填了几张表格,后照相,最后领到哈佛学生卡。
我开始漫步哈佛校园。校园里到处是人,还有许多访客。寒冷的天气丝毫挡不住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的热情,在约翰•哈佛的塑像前围着一堆人,应该是来自美国当地的学生考察团,老师在给他们讲解哈佛大学的起源以及约翰•哈佛先生的故事,我也驻足聆听。
哈佛大学是以它的第一位赞助人——约翰•哈佛的名字而命名的。约翰•哈佛是马萨诸塞州查尔斯城的一名牧师。1607年11月2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638年9月24日因患肺结核病去世。临死前,他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和所有的图书捐赠给河对岸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表示感谢,学校决定将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
约翰•哈佛铜像是校园里最著名的地标。1884年,当雕塑家丹尼尔•佛朗奇准备为约翰•哈佛塑像时,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约翰•哈佛并无画像传世,佛朗奇灵机一动,找了校园里的三个帅哥做模特儿,塑成约翰•哈佛铜像。铜像中的约翰•哈佛先生坐在宽大的椅子上,目光犀利而深邃,身着17-18世纪绅士们常穿的礼服,足蹬皮靴,左脚微向前,右脚略向后,摆出一个好看的八字。人们传说,摸了他左脚的人,会拥有智慧。因此日积月累摸的人多了,左脚的铜锈被擦的一干二净,变得金光闪闪。塑像底座刻着三行文字:约翰•哈佛,创始人,1638。但实际上并不正确。因为哈佛只是一个贡献者,而不是创始人;而且该学院成立于1636年,而不是1638年;并且雕像也非哈佛先生本人。想当年,约翰•哈佛先生临终时,他不一定会想到哈佛大学会成为全美乃至世界最出色的大学之一。可是今天,它却成为世界各国年轻人拼命追逐的梦想,并为最终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无比骄傲和自豪。
在零下20度的波士顿的清晨空气中,看着络绎不绝来哈佛参观的人群,凝视静默的约翰•哈佛塑像,我走上前,伸出右手,触摸他金光闪闪的左脚,轻轻地说了声:“哈佛,您好!”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QxMTAwNA==&mid=203955223&idx=5&sn=62dfdce42e2983efacc968411d7c4033#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