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购买速递币 快速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科研速递论坛

1451

主题

4

好友

10

积分

炉火纯青

Rank: 4

科研币
38
速递币
799
娱乐币
21318
文献值
251
资源值
0
贡献值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1:4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由中国科学院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CASKLII)、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感染与免疫国际研讨会(ISII2014)于2014年8月12-15日在北京、成都两地顺利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尼泊尔和国内的资深免疫学家共做了35个精彩的学术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并盛赞这是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前沿与应用相互关联,中外完好合璧的一次学术会议。

  会议北京部分首先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席饶子和院士、所长徐涛研究员致欢迎辞。大会第一部分由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及霍华德休斯研究员StephenP.Goff教授详细阐述了稳定微管介导HIV-1感染的途径;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苏立山教授阐述了Treg细胞在HIV-1感染、发病机理和维持中的作用;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的唐宏研究员介绍了建立可被HCV持续感染的小鼠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大会第二部分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PaulHertzorg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干扰素在免疫中的作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程根宏教授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水平上剖析了I型干扰素在病毒感染中的反应;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的高光侠研究员深入分析了辛德毕斯病毒利用宿主锌指抗病毒蛋白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大会第三部分由香港大学的涂文伟教授与大家共享了人源化小鼠在研究感染与免疫研究中的应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马小京教授详细介绍了肠道粘膜防御和稳态维持中TLR4和NOD2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哥伦比亚大学童亮教授则对mRNA降解和自身免疫中Roquin功能的分子基础进行了阐述;尼泊尔分子动力学中心SameerDixit教授介绍了在研究尼泊尔主要感染性疾病进展中的挑战和机遇。大会第四部分由来自AstraZeneca制药公司的刘勇军教授介绍了有关树突状细胞(DC)的基础研究及其在生物制药中的成果转化;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的张立国研究员深入阐述了如何发现和定性一群新的DC细胞亚群;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先恩研究员介绍了如何利用病毒原件构建纳米级分子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最后,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美国科学院院士MarianCarlson教授介绍了Simons基金生命科学项目,并对我们可能参与的项目作了重点说明。其中,StephenP.Goff教授和MarianCarlson教授的报告作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贝时璋讲座”系列报告。大会在与会者激烈的讨论和长久的掌声中顺利落幕。

  会议成都部分由四川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魏于全教授主持,饶子和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做了近40分钟的学术报告,详细阐述了EV71病毒感染过程的结构生物学基础。随后,来自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院重点实验室的PI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PI共20人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得到了基金委、中科院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BD、达科为等公司的友情赞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发布主题 !fastreply!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Translate Forum into English|QQ群:821993|Archiver|手机版|申请友链| 科研速递论坛

GMT+8, 2025-2-21 01:55 , Processed in 0.083775 second(s), 25 queries .

© 2012-2099 www.expaper.cn

!fastreply! 回顶部 !return_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