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3
- 最后登录
- 2015-12-7
- QQ
- UID
- 10434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1432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19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7-18
- 科研币
- 9
- 速递币
- 4174
- 娱乐币
- 7307
- 文献值
- 23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0
|
随着人类和其它脊椎动物年龄增长,机体中的DNA就会积累突变并且出现重排的现象,最终就会引发一些和年龄相关的机体疾病,包括癌症等;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DNA损伤增加的一种原因,研究者表示,随着机体年龄增加最初的机体修复功能会慢慢下降。
Gorbunova教授说道,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没有一种强大的工具来研究DNA的修复随着年龄增加如何发生改变,如今我们利用小鼠进行研究,就可以测定随着年龄增加,小鼠机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位点DNA修复的效率。当小鼠“年轻”时,其机体细胞DNA链的破碎会通过一种非同源性末端接合(NHEJ)的方式来修复,然而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却发现,随着老鼠年龄增加,NHEJ修复DNA的方式却不再奏效了,而另外一种名为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MMEJ)的可靠性较低的方式替代了NHEJ;随着MMEJ的修复,DNA链破碎的末端就会通过相似序列的折叠“粘连”在一起,但是该过程会导致DNA片段的缺失及错误的片段粘连到DNA链中。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遗传小鼠进行研究,这种小鼠的细胞可以产生绿色荧光蛋白(GFP),每当DNA破碎的链被修复时GFP就会发光,通过在不同组织中追踪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情况,研究者就可以确定机体组织的修复效率。随着年龄增长不仅DNA的修复效率会降低,而且小鼠也会开启一种缓慢的修复机制,这样就会产生许多突变,尤其是在心脏和肺部。
当动物的机体细胞处于不断被外部环境影响的阶段,其细胞中的DNA破碎就会频繁发生,DNA的破碎程度就会增加;如今利用遗传修饰的小鼠进行研究,研究者就可以揭示饮食、药物及不同的遗传因子影响小鼠机体DNA修复的机制了,研究者认为,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将会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更多治疗机体老化相关疾病的新型疗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