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4
- 最后登录
- 2018-3-19
- QQ
- UID
- 7296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2304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257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1-29
- 科研币
- 38
- 速递币
- 799
- 娱乐币
- 21318
- 文献值
- 251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3
|
-->
A) 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已经被禁止使用。B) 铝制餐具已经被限制使用。C)铝离子结合在蛋白骨架上形成环状结构及其对蛋白二级结构的破坏。左下:正常的蛋白结构;右上:铝离子结合在蛋白骨架上形成的环状结构;左上:该骨架环状结构对蛋白结构的破坏。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宋波、高兴宇、方海平研究员与中国石油大学黄方教授等通过多方合作,采用量子计算、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同步辐射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圆二色谱(CD)、核磁共振谱(NMR)等谱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铝对蛋白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铝对人体生物毒性的新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作为首页插图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Chem.Int.Ed.2014,53,6358–6363]。
铝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得到广泛应用:铝锅、铝壶等餐具,油条、馒头、面条、膨化食品等等中含铝的食品添加剂[例如,明矾(硫酸铝钾)]。到90年代,人们确认了铝对人体有害,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因此,不仅含铝餐具被限制使用,近期,在馒头、发糕等面制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尽管如此,铝如何与蛋白作用,导致生物毒性的分子机理依然不清楚。这严重阻碍了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宋波等根据铝具有的离子键和共价键共存化学特性,提出:铝离子能同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的骨架上的氮原子、氧原子同时形成化学键,导致环状结构(如图),进而破坏蛋白的二级结构,使蛋白产生不可逆的变性和积聚。他们用PGK蛋白为例子,通过同步辐射能谱和XPS、CD、NMR等实验证明了这一点:1)CD实验显示,铝离子可以使PGK蛋白产生不可逆变性、积聚;2)同步辐射能谱和XPS实验表明,蛋白积聚物上的铝离子被显著还原,与理论计算得到的铝离子性质相一致;3)NMR实验显示,积聚物的蛋白骨架上存在氮原子与铝离子的共价键。
由于分子机制的缺乏,长期以来金属离子如何诱导蛋白积聚的研究进展缓慢。2011年,英国Keele大学ChrisExley教授在Nature评论中认为,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样,铝离子在近期的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研究中被忽视,严重阻碍了该领域的发展。铝离子与蛋白结合、在蛋白骨架上诱导的环状结构,作为一种新的作用形式,为理解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也对揭示大脑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此研究成果有望在相关疾病的预防、药物设计以及生物纳米技术、环境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项研究工作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新加坡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新加坡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美国IBMThomasJ.Watson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共同资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