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购买速递币 快速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科研速递论坛

1451

主题

4

好友

10

积分

炉火纯青

Rank: 4

科研币
38
速递币
799
娱乐币
21318
文献值
251
资源值
0
贡献值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9:2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成人心肌梗死有救吗?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救”吗?日前,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一项研究成果,并将其列为亮点文章,配发了专题评论。哈佛大学著名发育学家伯恩斯教授评价:这是在寻找冠状动脉起源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降低心梗后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再生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科学》编委专家帕内尔博士则认为,此项研究发现了出生后心脏仍有生成新的冠状动脉的能力,有助于心血管再生治疗。

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是全人类因病而亡的首要原因。此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冠状动脉在胚胎期就已经形成,出生后的冠状动脉也是来源于这些血管丛,但这种观点其实并未被严格论证过。在运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的实验中,营养所周斌研究组利用特殊的“转基因工具小鼠”,将其胚胎血管标记上荧光蛋白,显示胚胎血管发育的“踪迹”。他们意外地发现,小鼠出生一两周时,心脏壁内侧居然出现了未标记的冠状血管丛。经过重新标记,周斌研究组发现胚胎来源的冠状血管来自“心内膜”。这些来自心内膜的冠状动脉占总血管比例超过6成,其生长可“跟踪”至出生后第9周。周斌研究员介绍,9周小鼠相当于人类成人的年龄,这意味着后天新生的心血管丛具有出人意料的持续性。

据悉,研究组已从心内膜上提取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成为制造心血管的“天然材料”。从理论上讲,心内膜干细胞可以体外培养、人工扩增,再植入先天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肌疾病患者的心脏,可能有助于形成“第二冠状动脉丛”。因此,深入探索出生后冠状动脉快速生长的内源性机制,为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冠心病引起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血管再生治疗,甚至体外人工心脏血管生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原载于《解放日报》2014-07-080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发布主题 !fastreply!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Translate Forum into English|QQ群:821993|Archiver|手机版|申请友链| 科研速递论坛

GMT+8, 2025-2-19 04:05 , Processed in 0.100784 second(s), 26 queries .

© 2012-2099 www.expaper.cn

!fastreply! 回顶部 !return_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