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37
- 最后登录
- 2022-9-16
- QQ
- UID
- 4833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1884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83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7-17
- 科研币
- 70
- 速递币
- 649
- 娱乐币
- 2597
- 文献值
- 0
- 资源值
- 180
- 贡献值
- 0
|
营销思路变革
与全球500强的日化巨头们同台竞技时,医药企业在营销渠道上以及管理上的短板暴露无遗。
滇虹的康王洗发水在功效上与清扬、海飞丝的去屑效果不分伯仲,但由于是OTC,只能在药店销售。据知情人士透露,滇虹曾尝试过跳出药品禁锢的圈子,在上海单独建立工厂做普通洗发水,以攻占商超、便利店等渠道,最终无功而返。
原因在于,进入商超、KA大卖场,药企要直面的竞争对手是宝洁、联合利华等全球500强,无论从体量上,还是战略战术上,药企都要落后很多。
片仔癀一位负责人坦陈,公司运作多年的日化以及药妆产品,至今仍在突破渠道难题。这位负责人说,片仔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渠道投入成本太高。一方面,新产品推出市场,与渠道谈判处于弱势,需要做大量工作;另一方面,药妆借助药店渠道销售之外,在其它卖场,需要建立大量的专柜,这又是一笔不菲的投资。
为解决渠道难题,2012年片仔癀与华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借助华润在商超的渠道,带动相关日化产品的销量。但上述负责人表示华润也不是万能的,片仔癀借助华润的渠道可以较快进入大的商超渠道,产品在终端铺货相对要快一些,但能否实现最终的突围还得靠自己销售队伍的不断摸索和磨练。
国内一家中药企业的大健康板块业务负责人表示,最难的地方是你从来没有做过这个行业,不熟悉游戏规则,必然要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各级渠道的利益如何分配、终端价值链如何打造,在卖场和商超铺货的基本原则和规矩都要从零开始学习。”此外,习惯了OTC产品高举高打的相对粗放式管理模式,要转换到快消品特别注重细节、注重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上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思享广告总经理李卫民告诉《E药经理人》,药厂熟悉的营销手法是处方药公关医生,OTC产品就是公关药店和店员;第二就是打广告。但这两个方法在大健康产品领域都走不通。“大健康产品不可能通过医院来铺货,零售药店的渠道有限,广告轰炸也已经过时。”
早在2007年,修正药业即成立了修正儿童制药有限公司,并在2009年下半年推出了“修修爱”婴幼儿配方奶粉。“修修爱”奶粉的营销手法与修正药业“斯达舒”的营销手法比较类似,采用了OTC“广告投放+地面活动+销售返利”的模式。但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上,“修修爱”至今很多消费者闻所未闻。
最关键的是,药企对于终端消费者的理解几乎是空白。药品是刚性需求,而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则是选择性购买的产品,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创造出来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补充维生素C好,但这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必需品,我可以吃也可以不吃的,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企业来说清楚这个东西对我很重要,消费者的购买驱动力就会很弱。”和君咨询合伙人林子力认为。尤其是当一个新上市的产品,铺货到商超、大卖场后,瞬间就被湮没在不计其数的商品中。此时若能直面消费者,及时跟踪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俘获消费者的芳心后自然能赢得市场。这也是有些涉足大健康的医药企业开展直销业务以解决与消费者沟通难题的考量之一。
在营销方式上,药品营销与快消品营销截然不同。以药妆为例,药品销售注重以说教的方式准确传达产品功效,而药妆则是以体验式营销为重点,因此,产品包装、专柜设计、终端形象、消费者试用等都是药妆营销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的地面渠道外,电商渠道也成为各大医药企业布局大健康竞相尝试的渠道。
2013年天猫医药馆“双十一”大战中,康恩贝的保健品销量位居整个医药馆冠军宝座。一方面,康恩贝成立了单独的电商平台;另一方面,康恩贝选择在电商渠道售卖的产品本身就具有先天优势。其销量排名前列的天然维生素E、补钙类产品在进入电商平台之初就省去了教育消费者这一环节,因为这类产品消费者在电商平台早有较高的认知度。就像加多宝一样,它在渠道方面建立起了强势的竞争壁垒,即便是痛失王老吉品牌后仍有与其公开叫板的底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品类,前期扎实做好地面渠道才是王道。
放眼望去,每一个做大健康产业的药企都信心十足,但在对产品投资回报周期的认知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少老板想当然地认为快消、日化等产品肯定比药品利润丰厚,且市场见效快。实际上,日化、快消产品的市场启动往往以一个城市为拓展单位,而不像做药品销售以单个医院进行突破。因此快消、日化等产品需要大规模的销售队伍,并投入大量的终端费用、媒体费用。这也是为何当前介入大健康产业的企业以上市公司居多的一大原因,没有雄厚的资金储备,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战略决定战术
做大健康产品,如果没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和决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往往是试错。
“我们现在也做了好几款功能性饮料,说实话,其中有一款确实不怎么好喝,这些产品消费者会不会买账,能不能成功,我也不好说。” 一位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的药企负责人表示。
这其实是当下很多药企做大健康的真实写照。
君不见,多少药妆、日化产品都是匆匆上马,不到一年半载,看不到希望后就偃旗息鼓。有知情人士透露,贵州百灵匆匆上马胶原蛋白项目,一定程度上是其董事长姜伟一时头脑发热的决定。
“接近4亿元的投资,每年2亿瓶胶原蛋白果汁饮品的产能,未来还有胶原蛋白口服液、含片,胶原蛋白产品假以时日将成为公司下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的雄心壮志终被冰冷的现实所浇灭:贵州百灵2012年年报显示其销售费用达3. 5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一亿元,但其2013年中报显示,饮料及口服液营业收入仅为269万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旦陷入自以为是的假象当中无法清醒自拔,等幡然醒悟后只能痛心疾首。
此前,哈药集团投资3亿元启动的直销产业,主要用于销售旗下的健康产品,但“10年创收100亿元”的宏大梦想,最终却由于操之过急、不熟悉规则陷入“被传销”的困境,此模式试运行一年后便搁浅。
“多数企业大健康产品不成功的原因是没有系统规划,没有考量过自己企业是否有能力就进入,指望搭顺风车,结果可想而知。”李从选分析道,“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用原来的人和原来的激励机制去做大健康,要另起炉灶,用创业者的激情、态度、机制、管理手段来做大健康产品,仅仅做一个产品,交给原来的团队运作,没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和决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往往是试错。”
一位正在筹划大健康业务的药企负责人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大健康产品还是一味地强调功效,是不是将会重蹈保健品被消费唾弃的覆辙?这位负责人表示,企业还是应该先想清楚大健康的概念,他所认为的大健康更应该结合人们当前对于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追求来做相关产品的延伸,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持久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
人人都“眼红”大健康产品的高毛利,但究竟要不要做大健康,做健康要以什么样的节奏来前进,需要做怎样的战略布局,需要怎样的战术,企业老板的眼界和思维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老板对于业务板块的定位决定这一产品究竟给予怎样的资源配置。”曾经操盘过白药牙膏营销人士表示,加多宝运作王老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整个公司倾其全力才有了日后的辉煌。
林子力认为,OTC产品的打法与保健品、快消品接近,而靠处方药立足的企业如果投身大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无疑更大。比如OTC产品出身的企业老板会选择请广告明星拍片来引爆市场,但常年征战于处方药市场的企业老板如果去涉足大健康产品,肯定会对此营销模式有所顾虑。“因为他从来没有在媒体上大规模投放过广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本。”林子力分析说,一个老板的战略布局、以及他的平台嫁接能力、是否放权都将是医药企业做大健康需要迈过的坎儿。 单品突破是王道
表面上看,中药企业具有治未病的先天优势,做大健康产品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如果从更大的视野去审视,但凡参与这场竞赛的企业都有胜出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