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6
- 最后登录
- 2024-6-22
- QQ
 - UID
- 139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1563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24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9-26
  
- 科研币
- 91
- 速递币
- 6720
- 娱乐币
- 2032
- 文献值
- 2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7
|
早上新世海洋表面温度与今天类似
早上新世(距今大约500万年前和300万年前之间的一个温暖时期)是地球上CO2水平与今天相似的最近时期。因此,了解早上新世的气候状况和机制是一项重要工作。Alexey Fedorov及其同事整理了可以获得的代用气候指标,发现早上新世的最大海洋表面温度与今天基本一样,但在北—南方向上和(尤其是在赤道太平洋上)东—西方向上的温度梯度都要比今天小。当前气候模型中所提出的机制没有一个能完全解释早上新世的气候状态,说明在对比今天更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发生的地球系统过程进行模拟时所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
北美洲西部是怎样形成的
北美西部的地质条件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个问题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大洋“法拉龙板块”起一个传送带的作用,当它在北美板块下运动时,将地壳岩层卷到大陆边缘上。这个模型不能解释这一增生岩层的很多方面。Karin Sigloch 和Mitchell Mihalynuk在本文中提出了另一个模型,它基于下层地幔的新的断层图像及对该地区深层地幔结构的模拟。他们提出,在白垩纪,北美的西边有一系列岛弧;在它们下边,原始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几乎静止的槽中。长寿命的群岛和俯冲复合体在这些板块上生长,然后在北美板块越过这些群岛时,它们便附加到了北美板块上,引起“科迪勒拉”造山事件。
四种绦虫基因组完成测序
绦虫引起包虫病和囊虫病,它们是两种最严重的人体寄生虫病,二者都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列出的被忽略的热带疾病。因此,四种绦虫基因组序列(能感染人的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 granulosus和Taenia solium以及作为实验模型的Hymenolepis microstoma)的发表和治疗绦虫感染的潜在新药物作用目标的发现是一个受欢迎的进展。对这些序列所作的分析,为寄生性的演化提供了线索,同时一方面显示了其他动物普遍都有的基因和通道(在绦虫身上)的极大丢失,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基因的物种特异性扩张。超过1000种E. multilocularis蛋白被发现是潜在的(药物作用)目标,其中可能性最大的近200种也许能够让现有药物作为目标。
研究揭示隐花色素
自由和结合状态晶体结构
隐花色素是植物和动物都有的光受体,是生物钟的功能所必需的。在这项研究中,Ning Zheng及其同事发表了一种哺乳动物隐花色素蛋白CRY2在自由状态和结合状态的第一个晶体结构。该结构分析显示了与其他光敏隐花色素相比的一些新颖的、出乎意料的特征,并为了解隐花色素怎样在时钟通道中发挥功能建立了一个框架。尤其让人感兴趣的是哺乳动物F-box蛋白FBXL3捕获CRY2的机制:用一个含色氨酸的C-端尾巴来占据其FAD-结合袋。
胰腺癌中新颖的谷氨酰胺通道
胰腺肿瘤经常携带活性KRAS突变。这项研究描述了一个新颖的、由KRAS调控的通道,它对于人胰腺癌细胞对谷氨酰胺的代谢来说非常关键,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该通道似乎维持氧还平衡,但在正常细胞中是可以没有的,从而为寻找也许会在“胰腺导管腺癌”(一种进攻性极强的癌症,对化疗、放疗和定向治疗的抵抗力都非常强)中发挥作用的抗肿瘤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反映蛋白内电子转移情况的
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被发现
这项研究报告了来自土壤细菌“皮氏罗尔斯顿菌”的一种细胞色素融合的氮化铜还原酶(RpNiR)以及两种突变形式的晶体结构。这些结构的分辨率非常高(1.01 ?魡),它让我们能够从原子层面上来观察这种还原酶的核心结构与末端细胞色素c区域之间的界面,并且也显示了电子转移何以可能在这种蛋白的两个区域之间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