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购买速递币 快速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科研速递论坛

174

主题

25

好友

12

积分

炉火纯青

Rank: 4

科研币
56
速递币
2613
娱乐币
336
文献值
0
资源值
0
贡献值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10:5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几千年前的农业时代,到几百年前的工业时代,再过渡到如今的信息时代及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变革与更新越来越快。社会的发展与国家之间竞争的主体,归根结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年轻人的竞争。在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全面加强其综合科研能力培养将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章看,关于研究生科研的相关研究基本分为理论思辨的定性研究和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两种研究取向。理论思辨的文章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道德、学位论文的相关内容等方面的经验描述,强调分析归纳。实证调查的文章主要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侧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结构要素和科研道德现状等的调查研究,强调数据。
1.2.2.1结构要素方面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段丽,2003),它是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要素。孟万金(2001)、段丽(2003)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得出科研能力基本包括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五方面。顾明远(1998)通过对研究生能力结构的问卷调查和深入分析,指出研究生能力结构包括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五方面。另外赵彦生(2002)、许克毅(1998)、张远英(2002)等都就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要素或结构进行了探讨。
1.2.2.2 科研能力培养方面
   刘红梅(1995)论述了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及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边杰芳(2003)从创新能力、科研素质、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国外做硕士后的一些研究体会,提出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来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杨贵涛(2003)等指出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就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1.2.2.3 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
   殷辉安等(2000)指出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提出了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王瑞飞等(2001)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师生关系、环境方面探讨如何激发研究生创新精神,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瞿海东等(2002)介绍了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得出了研究生的创新过程主要受个体和环境两大方面因素影响的结论。
1.2.2.4 对科研能力进行评价的方面
   徐玲玲(1997)在《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用于研究生初步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中,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的思路上总结出一种新方法一一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用于综合评价研究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黄维模、曹丽华在《大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根据导向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采用“专家咨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会计专业本科生初步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素集,提出采用“专家咨询法”或“专家排序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用“专家咨询法”进行检验,证明权数的科学合理性。该评价体系的主观因素较大,其客观性、准确性受到质疑。
   尽管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就与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有关的问题进行过探讨,但却仍然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一、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内涵有一定探讨,但对其进行明确界定的较少;
   二、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其结构要素研究较多,而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准确评价的较少,且其评价体系缺乏整体性、连贯性,没有摆脱静态的、总结性评估的根本模式;
   三、社会评价未建立完善的体系,高校内部自我评价保障体系尚待完善;
   四、对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个别环节探讨较多,而从整体上去把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并找出制约其科研能力提升的瓶颈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性措施的较少;
   可见,如何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评价的基础上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重点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谁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简单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概括介绍了各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全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内涵。界定相关概念,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从科研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导师因素在内的背景变量等六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部分:在简洁、明确、整体、统一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评价问卷,描述了问卷的发放与收集情况,并在问卷信度检测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然后具体阐释了各指标的内涵。
  第五部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SPSS分析软件为辅助工具,根据问卷得出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的数据,采用双层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模型。最后将调查所得的三位研究生的真实情况带入所得的综合评价模型中,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评测各自科研能力的高低以及差异性表现,认识到各自在科研中的薄弱环节。
  第六部分:根据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现阶段硕士研究生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期望能够准确把握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为硕士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提供科学的参考。
1.3.2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并采取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量的研究方法为辅、质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以数量统计方法,应用数据资料,分析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各影响因素的主要数量经济关系,并在此为基础上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
  在文献研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通过针对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15.O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旨在从定量的角度了解硕士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态度状况,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该问题的想法,力求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主成分分析法。本文采用双层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此为基础建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对三名研究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例进行实证测算,通过其对比评测各自科研能力的高低以及差异性表现。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之处
  指标选取的创新。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以往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评价,都是基于主观人为的因素,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的方法,将问卷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个部分,采取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全部使用主观指标的主观随意性,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合理性。
  评价方法的创新。本文采用双层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事实数据的相关关系,确定合成的方式。克服了单纯主观判断的因素,加入了客观事实依据。更具说服力,增强了合理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发布主题 !fastreply!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Translate Forum into English|QQ群:821993|Archiver|手机版|申请友链| 科研速递论坛

GMT+8, 2025-4-5 06:22 , Processed in 0.055744 second(s), 25 queries .

© 2012-2099 www.expaper.cn

!fastreply! 回顶部 !return_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