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论坛

标题: 刘晨:学者为什么也是弱势群体? [打印本页]

作者: 心灵紫汀    时间: 2015-1-22 21:28
标题: 刘晨:学者为什么也是弱势群体?
       刘晨: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民法教研室教师、硕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2009年,因发表《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一文,被校方停止授课资格。2011年,致信教育部长建议取消大学政治必修课及政治考试科目,未果。

       前段时间阅读到一则关于西南某高校的某学科负责人(教授头衔)举报院长的新闻,主要内容是把一些不该招收的博士生招收进来,并且行政干预学院学术安排,导致不是马克思主义专业的人在该院挂名招收有关马克思主义方向的博士生。这则新闻被澎湃报道以后,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片热议,按照新闻报道的说法,该校很多老师打电话给“揭穿皇帝新装”的“男孩”(举报人),赞美并支持其“胆识”,敢于站出来说几句真话。


       且不说这个时代,说真话的代价如何,就仅评价一下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教授与政治身份的院长及整个大陆高校的行政体系的博弈,最终谁是胜利者,还真不好说。或许,两个主体都是受害者。故而,但凡出现这类情况,或者出现类如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博士,其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剽窃,往往采取的第一步是“捂住”或“按住”,目的在于不让这样的负面新闻坏了本校的名声。但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所以,西南某高校的“这场博弈”,在今天来看,最初的做法——回避、捂住等都是错误的举措,当事者应该“勇敢的”公开的面对。


       高校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上述所说的博弈中,是处于弱者的地位。他们站出来发表了真话的言论,往往可能遭受的是直接性的解聘,甚至连一句讲道理的机会都没有(这是新的一个管理教师的策略)。同时,按照本文的议题再看,高校老师作为招收学生的主体,他们并非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有的时候,是高校招收进来,然后安排给老师,以成为某门之学员。在自己要什么样的学生都成为问题的年代,学术体系内的老师和学生,是否可以“形成一致”,并关系良好,就是一个问号。


       那么,教师的地位在高校当中究竟处于那个阶层?面对教学秘书,他们如何不和这个办公室群体的人员关系弄好,比如申报课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吃亏。如果不和学生的关系弄好,可能遭受的是翘课(这也正常),或者逼急了,学生以自杀回应或者胁迫,谁也付不起这个责。如果自杀真的发生了,最后痛心疾首的也有代课教师。于是,他们往往选择了“不得罪”的策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不和院系领导或者校领导搞好关系,利益受害的可能性更大,升迁或者评职称就不那么顺畅。总之,面对高校内的三个群体(领导,教学秘书和学生),他们都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如何“把握分寸”。


       进而,涉及到政治压力或生存压力的时候,就更加的“弱势”,更加的“服从”。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他们扮演着《高墙与鸡蛋》中所说的鸡蛋,站在了鸡蛋的一面,拼命的反抗,最后可能也无济于事,于是干脆放弃反抗,不了了之,得过且过。


       作为知识人角色的高校教师和学者,他们在社会网的经营上已经是弱势群体了。最后,在申报一些课题的时候,还不得不迎合某些政治心态(不能政治不正确),包括对课题评判者的喜好进行研究。类如“中国梦”中标的概率就很大,而“文化大革命”的中标概率就相对较小。同样的课题,到底是前者重要还是后者重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只是不得不将就的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甚至,有的学者干脆一辈子都不申报课题,所以,也不受控于“不爽时不能说”,而是充当“大炮”的角色,比如XX。


       还有,很多读书人反复的拿出胡适和蒋介石坐在一起的时的照片,胡适可以翘着二郎腿和蒋介石坐在一起,加之还有西南联大培养的大师,故此学术自由和地位尊严,比较一下,就更加清楚当下的境地如何,学者究竟是不是弱势群体?而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更是把骨子里的那种独立性,尊严感和批判性,还有身为重要的骨气,给一把抹杀掉,从此成为了所有政治主张的“论证者”。也就是说,往往领导给一个决定,然后学者再去论证,最后得出领导的决定是对的,并且每一次领导的决定都是对的。啼笑皆非的是,怎么可以先有结果(决定),后有过程(论证)?


       这就是所谓的学术研究。学者作为弱势的一员,也只能退避三舍,或者干脆不加入这样的学术体系,闲云野鹤一只,不过甚好。


       有时候反复的思考学术的这类现状——学生与老师,教学秘书与老师,领导与老师,政治生态与老师,学术导向与老师等一系列的问题时,作为高校的教师群体,或许悲观的还不止一个,可是他们有的又热爱学术与教学。甚至奋不顾身的去专研学问,舍我其谁。但是,越是深入,越是感觉到水深火热,不得其好。最后,飞蛾扑火的“壮士梦”,也只能是自我欣赏罢了。


       这样一来,学者还不仅仅在权利、利益、尊严上是弱势群体,在心态上,也成了弱势群体。总之,甚是有一种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境地,但如何破解,回溯历史,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只不过,浪漫主义的黄粱美梦,只怕是说说而已,因为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从很早就开始呼吁,却越加的不太可能。于是乎,教育体制改革,也就成了逢场作戏,成为中国改革最保守的一块区域,成为了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可能是)“亡种之因”(资中筠)。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二日作于澳门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QxMTAwNA==&mid=202774556&idx=1&sn=e985d85c927c86cef07f28ea7a41fee6#rd
作者: 求助qq    时间: 2015-1-22 22:26
除了 ~~~~~
都是弱势群体
谁不服 谁反对 就收拾谁

作者: 心灵紫汀    时间: 2015-1-22 22:43
求助qq 发表于 2015-1-22 22:26
除了 ~~~~~
都是弱势群体
谁不服 谁反对 就收拾谁






欢迎光临 科研速递论坛 (http://expaper.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