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takeinitiative, 也就是“积极主动”。我觉得,一个人究竟在人生的长跑中到底能跑多远,能否跑出精彩的片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积极主动”。比如说研究生的选课题。你是等着导师给你想好一个题目去做呢,还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参与选题?你对自己的长处短处,对自己的兴趣,最了解。要是选一个题目,自己不喜欢,或者没有感觉,你怎么会有激情坚持到最后呢?我在做博士后研究时,我的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 Paul Greengard。他是脑神经蛋白磷酸化研究的鼻祖。他开始时让我做synapsin(突触素)的磷酸化研究,我说我可以做,但是我对synapsin在神经突触发育中的功能更感兴趣。结果他支持我去与蒲慕明先生的实验室合作,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有趣结果。
第二,be different, or be unique。也就是做与别人不一样的,甚至别人想不到的事,要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人生的马拉松不止一条跑道,有很多很多选择。你可以和大家走一样的道,那你就得拼起步,拼耐力,拼智商。你也许会赢,但你一定得有超人的付出。你也可以独辟蹊径,探寻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杜甫有句名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就是一定要写出与别人,甚至非常好的诗人都写不出的诗句。大家也许知道宋朝诗人王安石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苦苦推敲的故事。最初的句子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改为“过”字,又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最后才定为“绿”字。将一个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可谓标新立异之绝!
人有一种趋众的倾向,一般人都不愿意与周围的人有太大的差别。我们中国的“中庸”文化,更是不太能容忍“出众者”,所谓“枪打出头鸟”。这种文化是对知识的创造,科技的变革,对任何creative work都是极为不利的。Steve Jobs(乔布斯)说过“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正是凭借着这种“偏执狂”式的创新,苹果的产品才会层出不穷,改变着世界。 我们做学问也一样,好的研究一定是标新立异,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方法,思路。做自然科学的研究,追求的是原创。这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今天,我们可能正处于一个科技革命的前夜。不少人在谈论所谓颠覆性的技术。我希望你们能投身于颠覆性科技的使命,希望你们中间能产生Steve Hawking, Bill Gates, Mark Zuckerberg 那样特立独行的人,做出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社会的工作。
第三句话,be courageous。 也就是要有勇气,有胆识,甚至要有冒险精神。这里我给大家讲4个“敢”字。一是“敢问”。不要轻易的相信老师,相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是创新的第一步。你们不久会发现,原来写在教科书上的有些东西,是基于一两个不那么无懈可击的实验。二是“敢做”。做科学技术上的重大问题,做对人类社会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你不需要等到有了什么位子的时候,有很多资源的时候,那时太晚了。Waston and Crick 一个是博士后一个是研究生,是他们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解决了20世纪生命科学中最重大的科学问题。三是“敢改”。不要怕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就好。WoodyAllen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导演,他的电影有一种独特的非好莱坞的风格。即使在成名之后,他仍然不断探索,不怕犯错。他指出“If you are not falling now andthen, it is a sign that you are playing it safe”。意思是如果怕跌倒而不走路,那是很难做成大事的。可惜,经常会有一些功成名就者,或者大公司高管,犯了错误不敢承认,找各种借口,不愿承担责任,最后付出惨重的代价。四是“敢坚持”。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对的,不要轻易放弃。坚韧不拔,百折不饶,也是考量一个人发展潜能的另外一条重要指标。